自1987年本科畢業起在中科院西安光機所從事尖端光電子材料MOCVD生長和器件研究工作。曾獲陜西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五)。博士階段繼續從事硅基光電子材料器件的研究。在納米材料的生長及其在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有較深入的研究。在日本東京工業大學量子電子學研究所全面掌握并拓展了國際上最先進的納米制造技術,并在硅基光電子及微電子器件的應用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早期成果得到國際同行的認可并發表在多篇國際著名期刊中。
1999年底于美國大弗吉尼亞州立大學從事III-V族氮化物半導體材料和器件的基礎應用研究。在材料物性、MOCVD生長技術、器件設計及封裝工藝等基礎領域做出了大量奠基性的工作,并在該領域取得多項國際公認的突破性的學術成就,同時也在化合物半導體材料MOCVD生長及器件工藝以及材料和器件的表征方面取得了很高的造詣。例如在MOCVD生長過程中引入多層納米結構以提高晶體質量,對GaN?材料極性和壓電效應的關系研究,以及AlGaN合金材料的能帶非線性系數的研究,相關論文被國際同行多次他引并高度評價。對MOCVD及MBE生長技術及關鍵設備亦有深入的實踐經驗。對包括發光二極管(LED)在內的光電器件設計優化有豐富的積累。在國際權威期刊(Appl.?Phys.?Lett.;?J.?Appl.?Phys.;?J.?Crystal?Growth;?Elect.?Lett.等)和國際學術會議發表著述數十篇并被廣泛引用,包括科技論文,研究專著和會議報告,并在氮化鎵材料和UHB-LED器件領域擁有關鍵知識產權的專有技術和專利。例如在國際上首次提出掩埋式氮化鋁鎵層輔助的激光藍寶石剝離技術,大幅降低和簡化了垂直結構超高亮度LED的制造成本和工藝流程。
多年來在國際學術界的突出貢獻也得到了國際頂尖級人物的鼎立舉薦。例如包括美國工程院院士(Prof.?Marshall?I.?Nathan),卡耐基梅隴著名教授(Prof.?Randall?Feenstra,?Carnegie?Mellon?University),美國著名光電專家(Prof.?Robert?F.?Karlicek,?Bell?Labs?&?RPI?),瑞典著名學者(Prof.?Magnus?Willander,?G?teborg?University),日本著名教授小田俊理(Prof.?Oda?Shunri,?Tokyo?Institute?of?Technology),等等,都曾經以書面形式高度評價其學術成就和創新能力。
自2005年起擔任由麻省理工學院(MIT)創辦的美國朗明納斯器件公司任器件工程師,后任首席器件研發工程師,全面主持高端LED的設計和創新,配套半導體照明解決方案的開發,以及與公司經營戰略相配套的技術路線的制定和實施。領導技術團隊,采用適合于大規模生產的低成本納米制造技術和獨特的MOCVD外延設計優化,配套以相應的先進散熱方案,徹底解決了LED的瓶頸問題。帶領技術團隊成功地研發并推出屢次更新的LED產品系列,使該公司的LED性能全面達到世界獨一無二的階段。例如作為白光產品的首要指標即發光效率達125?lm/W,且單片輸出光通量大于5000lm;作為顯示和投影產品的瓶頸效應的綠光芯片亮度四年提高4倍達到單片4000lm。?產品不但用于大屏幕電視,數字投影設備和家庭影院,也廣泛應用于眾多的專業及民用照明領域,引領全球LED產業的技術發展方向。
在多年的學術積累和一線工業技術研發中,云峰博士的持續創新能力奠定了他在國際氮化物半導體光電領域的學術地位。他同時也以扎實的學術功底,豐富的實戰經驗,以及卓越的領導能力,對LED器件從概念設計、新產品引入、到生產線搭建;從技術論證,研發管理到成果轉化的整套流程及國際規范都十分熟悉。在全球LED產業鏈布局中,云博士在美日臺韓和中國大陸地區擁有廣泛而深入的研發及商業合作網絡,與數家美國、臺灣地區和日韓的設備、晶圓、芯片及封裝廠家有常年的緊密合作。
個人注冊
企業注冊